一九、五无间业

齐老师与后学弟子合著 | 2018-06-23 | 下载

【尔时大慧菩萨摩诃萨白佛言:世尊,如世尊说,若男子女人,行五无间业,不入无择地狱。世尊,云何男子女人行五无间业不入无择地狱?佛告大慧:谛听谛听,善思念之,当为汝说。大慧白佛言:善哉世尊!唯然受教。佛告大慧:云何五无间业?所谓:杀父母及害罗汉、破坏众僧、恶心出佛身血。】
        “无间”:梵语直译是“阿鼻”,翻译为无间,是取直接、没有间隔之意。

         这是转承上一门而说,要证三种意生身,则须无间智。“五无间业”指五逆重罪。大家都知道,五逆重罪是最极端的恶业,凡作此业,必然受无间地狱果报。但如来却说,也有行五无间业,却不入无择地狱的。这里“无择地狱”就是无间地狱。所以大慧疑惑而问,为什么造五无间业却能不入无间地狱?
         因为同为“无间”,愚、智截然有别。下面佛所要说的,就是智无间:

         【大慧,云何众生母?谓:爱更受生贪喜俱,如缘母立,无明为父,生入处聚落。断二根本,名害父母。】 
         “如缘母立”,一切诸法,十二缘生。这十二因缘,由过去世的“无明”为因,而感得行、识、名色、六入、触、受,为现在世之果;又由此生出爱、取、有,为现在因,而感未来世的生、老、死果,如是三世果报循环,没有间断。其中,“无明”是主因,能生诸惑;“爱”是主缘,能长养诸业。
         “入”,即六入,指六根入六尘:眼入色、耳入声、鼻入香、舌入味、身入触、意入法。
         “处”,即十二处,指六根对六尘互涉互入而生种种识界。

         这段说的是“害父母”:
         佛性本自圆明,凡夫妄取一念认明,则诸惑丛生。所以“无明”如同众生之父——“无明为因生三细”;什么叫众生母?因为爱染而生贪取和喜忧,就像婴儿由于母亲的缘故而出生和被养育成长一样。所以“爱”有润生长养之用。润了什么呢?润了受生轮回之业得以相续啊!——“境界为缘长六粗”。
         无明为因生三细,境界为缘长六粗——愚痴凡夫,因无明与爱染,而六入、十二处、十八界俱起,烦恼业苦丛生。所以智者修行,会首先断除根本无明与爱染,这就是“杀父”“害母”。

         【彼诸使不现,如鼠毒发诸法。究竟断彼,名害罗汉。】
         “使”,是驱使之意,又为“烦恼使结”之异名。
         “诸使”指身见、边见、见取、戒取、贪、嗔、痴、慢、疑十种随烦恼。

         “诸使不现”,就是十种随烦恼不起现行。四教仪就曾说过,阿罗汉“但断正使,不能侵习”,阿罗汉虽然能够暂时调伏烦恼,令之不起现行,但是由于根本无明未断,法执未除,故烦恼的习气种子犹存,他日遇缘后仍会现行。就比如被老鼠咬噬后,毒性潜伏一段时间后就会发作,而发狂乱撞;烦恼习气也是如此,若不除根,届时遇缘成熟,还是会难以抑制而爆发。
所以说,不仅要断除现行烦恼,还应究竟断除根藏于第八识里的习气种子,彻底消除烦恼余习,是为“害罗汉”。

         佛法修证,首在明心见性、破除根本无明,继而才能断除一切的微细余习,这样上上升进,而至圆满果地。就像一棵毒树,枝叶、果实俱毒。如果只管修叶去果,那么他日依然会复生毒果。只有将毒根连根拔掉,若只见果毒,枝叶和果实自然会枯萎而不致再生了。所以,毒树最要在除根,学佛的关键在明根本心性,破除无明,然后习气才得以根本上的消除。佛法心中心之修证,倡明心见性,就是直接拔根之法。二祖王骧陆祖师曾说:“拔苦应拔根,拔根应知根。知根在彻悟,彻悟求明心。”待真明心见性以后,纵现习气,也是强弩之末了——虽有惯性,却无所发力,终必消散殆尽。

         【云何破僧?谓异相诸阴,和合积聚。究竟断彼,名为破僧。】
         “僧”为梵文音译,翻译过来是“和合众”的意思。构成僧伽有两个和合条件:一、“理和”:所聚大众均以涅槃解脱为目的;二、“事和”,有六个方面:戒和同修、见和同解、身和同住、利和同均、口和无诤、意和同悦。
         “异相”,就是诸相差别、变化。和异相相对的,是共相。诸相差别好理解,那什么相是共相呢?契经言:“一切法性、唯有一相,所谓非相。”所以,实相无相,就是诸法的共相。

         这句说的是“破僧”——色、受、想、行、识等诸差别阴相,积聚、和合而成十二类差别众生,从而造无量业,深受轮回生死之苦,是为“和合僧”。究竟断除此诸阴和合之假体,彻证本来无我,就是破僧。正如金刚经所说:“如来说一合相,即非一合相,是名一合相。”心经说:“时照见五蕴皆空,度一切苦厄。”

         【大慧,不觉外、自共相,自心现量七识身。以三解脱无漏恶想,究竟断彼七种识佛,名为恶心出佛身血。若男子女人,行此无间事者,名五无间,亦名无间等。】 
         佛告大慧,迷人不觉,不知道外境界、内心的识想都是虚幻的,实无自性可得;不能觉悟一切诸法皆是自心感现,我、法二执牢固不破,所以本自圆明的如来藏之体,反被无明裹挟而误成第八识,假生出七种染识(即前七识),而业报相续,轮回不绝。
         三解脱门——空、无愿、无相,是得入究竟涅槃城的无漏正见,力不可思,恰是能杀却妄想贼、斩断执著染、令众生转识成智的利剑。以此三解脱无漏智慧利剑,勇猛斩杀除自身之识染执著,转八识为四智,就是“恶心出佛身血”。
         佛又总结说,若男子女人,究竟破除贪爱与无明、究竟断尽烦恼习气、究竟破除诸阴假合、究竟断除妄想执著。直接行证此五事者,即为行五无间业。

         注意这里的“三解脱无漏恶想”,“恶”是名逆实顺,以表断除之坚决。佛乃众生之法身父母,能令众生明悟自心,出离苦趣,故佛恩难报。若出其身血,是为所有罪业中最重之业,何况前面再加上“恶心”,尤显此罪重中之重了!但是反过来,如果能真发心出离,斩断自身无始劫来流转的妄想执著习气,则更需要超凡的果断与勇猛,此最上智行,唯大丈夫所能为之。

         从这一门可见佛说法是非常活泼的:若无法可说,则一切言说名相,无不是度生之方便,不妨正说,也不妨逆用。往昔佛曾现文殊仗剑杀佛之教化事迹,就是一例:昔日 灵山会上,五百比丘已得宿命通,各自见到过去世曾杀害父母及犯其他重罪,于是心神不宁,无法入道。为了使五百比丘安心入道,佛加持文殊菩萨,令其持利剑逼向如来。如来说:“住!住!不应作逆,勿得害吾。吾必被害,为善被害。文殊师利!尔从本已来无有我。但以内心见有我人,内心起时,我必被害,即名为害。”
         ——佛告文殊,停!文殊不应该做逆来害我。你不要害我了,我常被害。为什么呢?这世界根本没有人我,唯是内心妄见人我。若人内心起念,见有人我、凡圣等,这就正是害我啊!五百比丘闻之,豁然省悟。
       所以我们要时时惺惺,切莫被他人、他相所瞒。如果还起一丝人见、法见,还有法可得,有锥可立,急需斩除干净。若不如此,莫说敬佛,说是害佛亦不为过!

         【复次大慧,有外无间,今当演说。汝及余菩萨摩诃萨,闻是义已,于未来世,不堕愚痴。云何五无间?谓先所说无间,若行此者,于三解脱,一一不得无间等法。除此已,余化神力现无间等,谓声闻化神力、菩萨化神力、如来化神力,为余作无间罪者,除疑悔过,为劝发故,神力变化,现无间等。无有一向作无间事,不得无间等。除觉自心现量,离身财妄想,离我、我所摄受,或时遇善知识,解脱余趣相续妄想。】
         “外无间”,外是对内而说。佛刚才说的是内五无间,行此五无间得解脱涅槃。但凡夫愚痴,又可能错会法义,而认为即便造外五无间重罪,也不会入无间地狱,如此便成拨无因果了!故佛又言:大慧,还有外无间,就是最先说的那五种杀害,若造此五杀恶业,则绝非无漏解脱,而是地狱果报,丝毫不爽。大慧,大家应知晓外这两种无间,从而不再堕愚痴妄见。
         “除此已,余化神力现无间等,谓声闻化神力、菩萨化神力、如来化神力,为余作无间罪者,除疑悔过,为劝发故,神力变化,现无间等。”——外五无间恶业也有例外,比如佛菩萨、声闻等,见他人造无间罪业,为了劝化令之除疑悔过、出离苦海,而化演为行五逆重罪而受恶果者,就不会受无间地狱果报。
         佛经里这样的例子很多,如阿阇王杀父、提婆达多害佛等等,都是菩萨为劝造重罪者发心忏悔而方便示现的,他们本身都是示现,并非实心造业,故不受罪报。

         “无有一向作无间事,不得无间等。除觉自心现量,离身财妄想,离我、我所摄受。或时遇善知识,解脱余趣相续妄想”——除此外,造作无间罪业者,必受无间地狱果报,无丝毫例外。那么,他们还能否出离?当然可以!若造业者发心忏悔,幡然醒悟,了觉一切唯是自心所现,内无能受之我身,外无所受之依报,则何来因缘果报呢?“心若灭时罪亦亡”,这样就会从无间地狱中得以出离。
         还有一种情况,即,因缘时节成熟而得遇善知识,蒙其开导,诚挚忏悔,继而顿发实相真智,这样也会从所余的相续受报的恶趣妄想中解脱出来,是为从无间地狱中超拔而出。

         【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         贪爱名为母,无明则为父。
         觉境识为佛,诸使为罗汉。
         阴集名为僧,无间次第断。
         谓是五无间,不入无择狱。】


         这是颂内五无间。下列表说明:



         “无间次第断”,指一一断尽的意思。“次第断”指依次而断;“无间”断即直接顿断。无间次第断,即无论渐顿,最终都应彻底断除之意。
         昔临济禅师也说过:“欲得如法见解,但莫受人惑。向里向外,逢着便杀:逢佛杀佛,逢祖杀祖,逢罗汉杀罗汉,逢父母杀父母,逢亲眷杀亲眷,始得解脱。不与物拘,透脱自在。”正与此门所叙异曲同工。

         本门概要:
         本门的关键词“五无间业”、“究竟断”。要证三种意生身,须无间无漏智。佛先答了内五无间业——断除无明与贪爱、断除烦恼习气、断除五阴聚合、断除妄想识染,是为成佛之道。外无间则是,若实造五逆恶罪,必堕无间地狱,除圣者示现。但如果发心觉悟,或遇善知识垂慈而信受,进而顿除妄想,了知一切罪障唯心所现,便可从无间地狱中超拔而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