二一、四等密意

齐老师与后学弟子合著 | 2018-06-23 | 下载

【尔时大慧菩萨白佛言:世尊,何故世尊于大众中唱如是言——“我是过去一切佛,及种种受生。我尔时作曼陀转轮圣王、六牙大象,及鹦鹉鸟、释提桓因、善眼仙人。”如是等百千生经说?】

“曼陀”,白色花,也翻译做适意、悦意。

“转轮圣王”,是世间第一有福之人,于人寿八万四千岁时出现,统辖四天下。转轮王出现时,天下太平,人民安乐,没有天灾人祸。这是由于过去生中,多修福业所至。可惜不修出世慧业,所以仅成为统治世界有福报的大王,而未能修行悟道证果。

“六牙大象”,《杂宝藏经》说,佛陀过去世曾现六牙白象相,为除猎人贪欲,自拔象牙与之,并发愿将来拔一切众生三毒之牙。

“鹦鹉鸟”,佛也曾化身“鹦鹉鸟”,《杂宝藏经》记载,佛过去曾化身为鹦鹉鸟度捕鸟的田夫,也就是舍利弗。

“释提桓因”,忉利天之主,简称释帝,或帝释。相传佛曾多次转生为释提桓因。

“善眼大仙”,《中阿含》记载,佛于过去世曾为善眼大师。善眼大师是外道仙人所共推的外道宗师,度化外道舍离欲爱而生天界。

“百千生经”,指各类本生经,本生经是十二部分教中的一种,是说如来于过去世现不同身相,处种种生死行菩萨道的事迹。

上一节说了佛之觉,大慧就疑惑,既然无我,为什么佛又说自己是过去一切佛?佛还说自己过去世中曾经种种受生呢?大慧以此两边之化相——一是入轮回受生相,一是出世间解脱相,来问佛:为什么世尊,既是过去一切诸佛,又是过去种种受生?怎么可能同时化现为这截然不同的两端呢?

【佛告大慧:以四等故,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——“我尔时作拘留孙、拘那含牟尼、迦叶佛”。云何四等?谓字等、语等、法等、身等,是名四等。以四种等故,如来应供等正觉于大众中唱如是言。】

“拘留孙、拘那含牟尼、迦叶佛”,《长阿含经·大本经》记载,过去共有七佛出世:毗婆尸佛、尸弃佛、毗舍婆佛、拘楼孙佛、拘那含佛、迦叶佛、释迦牟尼佛。其中前三佛为过去庄严劫中的三佛,后四佛为贤劫四佛。贤劫,因为此劫中有千尊佛出世,出圣贤多,所以叫贤劫。这里简单用贤劫前三佛的名字,代表过去一切诸佛。

佛回答:由于四种平等的原因,所以我说,我就是过去诸佛。四种平等就是字平等、语平等、法平等、身平等。由于这四种平等,所以如来说:我是过去一切诸佛。

为什么过去、现在、未来诸佛,化现各有不同,却说为“等”?常人很难理解,所以古人也把四平等这段义理,冠名为“四等密意”,“密”指深奥,就是形容这四平等法深奥不可思议。

下面咱们来看看佛如何一一阐述这四种平等:

【云何字等?若字称我为佛,彼字亦称一切诸佛。彼字自性无有差别,是名字等;云何语等?谓我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,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如是,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,无增、无减、无有差别,迦陵频伽梵音声性;云何身等?诸我与诸佛,法身及色身相好无有差别,除为调伏彼彼诸趣差别众生故,示现种种差别色身,是名身等;云何法等?谓我及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。略说佛法无障碍智,是名四等。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,于大众中唱如是言。

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,而说偈言:

迦叶拘留孙。拘那含是我。以此四种等。我为佛子说。】

“六十四种梵音”:《密迹力士经》记载佛声有八转:体、业、具、为、从、属、於、呼。用此“八转”形容佛语中名词、代名词与形容词语尾之八种变化。即:(一)体格,‘……是’之意。(二)业格‘把……’之意。(三)具格,‘依……’意。(四)为格,‘为……’之意。(五)从格,‘从……’之意。(六)属格,‘……的’之意。(七) 于格,‘于……’之意。(八)呼格,‘……啊’之意。这“八转”声,每一转,各具“八德”,所谓调和声、柔软声、谛了声、易解声、无错谬声、无雌小声、广大声、深远声。八八即成六十四种。

“迦陵频伽”:鸟名,其声清雅,超于众鸟。慧苑音义下曰:“此鸟本出雪山,其音和雅,听者无厌。”

“三十七菩提分法”:菩提是觉,分是“因”义,此三十七为诸乘觉因,亦名三十七道品(在本书“一百零八应”的第008问有详细解释,在此不再赘述)。此三十七菩提道品,一切诸佛皆同证得,是名法平等。

 

“云何字等?若字称我为佛,彼字亦称一切诸佛。彼字自性无有差别,是名字等”——什么是字等呢?如果以字号来称谓我为“佛”,那么这个字号也可以用来称呼一切诸佛。我及诸佛字号称谓的本质,都是觉悟,并无差别,这就是“字平等”。

《央掘摩罗经》就提到,央掘摩罗与文殊菩萨游历八十亿佛国土的时候,八十亿佛皆云:我是释迦牟尼佛。

“云何语等?谓我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,彼诸如来应供等正觉亦如是,六十四种梵音言语相生,无增、无减、无有差别,迦陵频伽梵音声性”——什么是语等?如来说法的言声,都具有六十四种德相,就像迦陵频伽鸟声一样,清雅超众。一切音声中,唯佛音声,是无说而说,是应众生之问而种种化说;唯佛说的义趣,能拔众生出离轮回苦海而至智慧彼岸,其他皆不能及。所以如来之语,超越了世间种种音声,不在增减、异同、生灭里。一切诸佛之语都是如此。所以一切佛语,同具六十四种梵音之德,同具清雅超众之性,是为“语等”。

“云何身等?诸我与诸佛,法身及色身相好无有差别,除为调伏彼彼诸趣差别众生故,示现种种差别色身,是名身等”——什么是身等?同上,我与诸佛法身、色相身,等无差别。除非一切诸佛为调伏六趣不同的众生,随其心量而化现种种之身。

佛即觉悟。一切诸佛,除了觉悟外,并无另外色身或者音声可得。那么觉悟了什么呢?——觉悟了究竟真相,所以,真相无相,是为诸佛之真实身相,即法身相见是也;一切诸佛,正因为证得真相无相,所以报身皆圆满无暇,这就是色身无差;一切诸佛能随众生心而现千差万别的化身相,即“随众生心,应所知量”是也。故说,诸佛三身皆等,是为“身等”。

这也正面回答了大慧,为什么过去百千种受生同是一切诸佛:非佛身有差别,实为众生的心有差别,所以见诸佛有种种不同的化生之相。正如《普门品》说:“应以何身得度者即现何身。”应以鹿王身得度者,即现鹿王之身等等,《本生经》里描述的世尊过去种种受生之身相,皆是如此。同样,虽然现在本师已现涅槃之相,然而法化之身,说法炽然。佛法到中国后,楞伽宗被称为禅宗,这时的佛子得度,就是“应以禅师得度者,即现禅师身”。而我等印心宗学人,蒙根本上师 元音阿闍黎垂慈,得入无上智慧解脱门,正是“应以 元音上师身得度者,即现 元音上师身”。

同样道理,常有人慨叹佛经浩瀚纷繁,实则佛无言说,佛示现之说,无非应病与药、捏黄叶以止小儿啼——真正繁杂的,非为佛法,而是人心呀!

“云何法等?谓我及彼佛得三十七菩提分法。略说佛法无障碍智,是名四等。是故如来应供等正觉,于大众中唱如是言”——什么是法等:我和诸佛皆证得三十七道品圆满佛法。佛法广说可涵括为三十七道品。这三十七道品,又可以归结为七大类,就是四念处四正勤四神足、五根、五力、七觉支、八正道。如果将此三十七道品以大树之果实来打比方,则法性如大地,四念处如种子,四正勤为种植,四神足如抽芽,五根如生根,五力如茎叶增长,开七觉花,结八正果。这是次第说。然而刹那间执着断除,始知有就是无——实无一法可得,三十七道品,无一不是方便;无就是有——若是学人肯发心,则所有道品,都是直达究竟道之通途,三十七品,品品含摄其余、品品圆满无碍。这就是顿超说。此三十七品,一切诸佛皆圆满证得,是为“法平等”。

这一节进一步讲述了如果人法俱无我,则一切皆是“我”:过去种种受生,过去一切诸佛,与现在佛并不矛盾。为什么如此呢?佛说了四平等法,分别是称谓、话语、身相、法义,在这四方面,一切诸佛,相等无差。这是佛法无障碍平等之智。禅宗有“黄龙三关”的公案,也提到过“我身”、“佛身”、“众生身”:

黄龙慧南禅师,室中常问僧曰:“人人尽有生缘,上座生缘在何处?”正当问答交锋,却复伸手曰:“我手何似佛手?”又问:“诸方参请宗师,有何所得?”待有人答,却复垂脚曰:“我脚何似驴脚?”三十余年,示此三问,学者莫有契其旨。脱有酬者,师未尝可否。丛林目之为黄龙三关。后黄龙自颂曰:生缘有语人皆识,水母何曾离得虾?但见日头东畔上,谁能更吃赵州茶?我手佛手兼举,禅人直下荐取。不动干戈道出,当处超佛越祖。我脚驴脚并行,步步踏著无生。会得云收日卷,方知此道纵横。

生缘有语人皆识,水母何曾离得虾?——种种称谓、话语、身相,是同是异?

但见日头东畔上,谁能更吃赵州茶?——第一义处,还有异同么?

我手佛手兼举,禅人直下荐取。不动干戈道出,当处超佛越祖。——若无异同,则正是佛佛迥异、祖祖大同。这里哪有什么神秘与关窍啊!把这些神秘与关窍统统都扫光,举手投足际,扬眉瞬目边,何曾欠缺过??所以,若“直下荐取,不动干戈道出,当处超佛越祖。”

我脚驴脚并行,步步踏著无生。会得云收日卷,方知此道纵横。——这不就是无障碍智么!

 

本门概要:

本门关键词:“四种等”,“字等、语等、法等、身等”。本师种种受生相及现在说法相,与过去诸佛,在称谓、所说话语、所现身相、所证之法四方面,都平等无差。这是四种等,简称无障碍智。下一门,则将四平等也扫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