雪窦重显大师颂古/圆悟克勤大师评唱 | 2019-04-01
垂示云:恁么,恁么。不恁么,不恁么。若论战也,个个立在转处。所以道:若向上转去,直得释迦弥勒,文殊普贤,千圣万圣,天下宗师,普皆饮气吞声。若向下转去,醯鸡蠛蠓,蠢动含灵,一一放大光明,一一壁立万仞。傥或不上不下,又作么生商量?有条攀条,无条攀例。试举看:
【一○】举:
睦州问僧:“近离甚处?”【探竿影草。】
僧便喝。【作家禅客。且莫诈明头。也解恁么去。】
州云:“老僧被汝一喝。”【陷虎之机。猱人作么!】
僧又喝。【看取头角,似则似,是则未是,只恐龙头蛇尾。】
州云:“三喝四喝后作么生?”【逆水之波。未曾有一人出得头。入那里去?】
僧无语。【果然摸索不着。】
州便打云【若使睦州尽令而行,尽大地草木,悉斩为三段。】:“这掠虚头汉。”【放过一着。落在第二。】
大凡扶竖宗教,须是有本分宗师眼目,有本分宗师作用。睦州机锋,如闪电相似,爱勘座主。寻常出一言半句,似个荆棘丛相似,着脚手不得。他才见僧来,便道:“见成公案,放尔三十棒。”又见僧云:“上座。”僧回首。州云:“檐板汉。”又示众云:“未有个入头处,须得个入头处。既得个入头处,不得辜负老僧。”睦州为人多如此。
这僧也善雕琢,争奈龙头蛇尾。当时若不是睦州,也被他惑乱一场。只如他问:“近离什么处?”僧便喝,且道他意作么生?这老汉也不忙,缓缓地向他道:“老僧被汝一喝。”似领他话在一边,又似验他相似,斜身看他如何。这僧又喝,似则似,是则未是,被这老汉穿却鼻孔来也。遂问云:“三喝四喝后作么生?”这僧果然无语。州便打云:“这掠虚头汉。”验人端的处,下口便知音。可惜许!这僧无语,惹得睦州道“掠虚头汉”。若是诸人,被睦州道“三喝四喝后作么生?”合作么生抵对,免得他道“掠虚头汉”?这里若是识存亡、别休咎、脚踏实地汉,谁管三喝四喝后作么生!只为这僧无语,被这老汉便据欵结案。听取雪窦颂出:
两喝与三喝,【雷声浩大,雨点全无。自古至今,罕有人恁么。】
作者知机变。【若不是作家,争验得!只恐不恁么。】
若谓骑虎头,【嚯!瞎汉。虎头如何骑?多少人恁么会,也有人作这见解。】
二俱成瞎汉。【亲言出亲口。何止两个。自领出去。】
谁瞎汉?【教谁辨。赖有末后句。洎乎赚杀人。】
拈来天下与人看。【看即不无,觑着即瞎。阇梨若着眼看,则两手掊空。恁么举,且道是第几机】
雪窦不妨有为人处。若不是作者,只是胡喝乱喝。所以古人道:有时一喝不作一喝用,有时一喝却作一喝用,有时一喝如踞地狮子,有时一喝如金刚王宝剑。兴化道:“我见尔诸人,东廊下也喝,西廊下也喝。且莫胡喝乱喝,直饶喝得兴化上三十三天,却扑下来,气息一点也无。待我苏醒起来,向汝道:未在!何故?兴化未曾向紫罗帐里撤真珠与尔诸人在,只管胡喝乱喝作什么?”
临济道:“我闻汝等总学我喝,我且问尔:东堂有僧出,西堂有僧出,两个齐下喝。那个是宾?那个是主?尔若分宾主不得,已后不得学老僧。”所以雪窦颂道:“作者知机变。”这僧虽被睦州收,他却有识机变处。且道什么处是这僧识机变处?鹿门智禅师,点这僧云:“识法者惧。”岩头道:“若论战也,个个立在转处。”黄龙心和尚道:“穷则变,变则通。”这个些子,是祖师坐断天下人舌头处。尔若识机变,举着便知落处。
有般汉云:管他道“三喝四喝”作什么,只管喝将去。说什么三十二十喝,喝到弥勒佛下生,谓之“骑虎头”。若恁么知见,不识睦州则故是,要见这僧太远在。如人骑虎头,须是手中有刀,兼有转变始得。
雪窦道:若恁么,“二俱成瞎汉”。雪窦似倚天长剑,凛凛全威。若会得雪窦意,自然千处万处一时会,便见他雪窦后面颂,只是下注脚。
又道:“谁瞎汉?”且道是宾家瞎,是主家瞎,莫是宾主一时瞎么?“拈来天下与人看。”此是活处。
雪窦一时颂了也,为什么却道“拈来天下与人看”?且道作么生看?开眼也着,合眼也着,还有人免得么!
u 七嘴八舌
【丁零】:请教老师:“拈来天下与人看。”此是活处。此话怎讲?
【LVM】:哈哈!那你来回答“谁瞎汉”这个问题:“且道是宾家瞎,是主家瞎,莫是宾主一时瞎么?”答不出,就死在这儿了。“谁瞎汉”下一句就该是答案啊。“拈来天下与人看”,死中得活。
【丁零】:俺只是奇怪,为什么上句是“谁瞎汉?”紧跟着下句便是“拈来天下与人看。”?
【看即不无,觑着即瞎。阇梨若着眼看,则两手掊[ pǒu :击打]空。恁么举,且道是第几机。】“掊”,字典里查不到这个字呀,是通假字吗?
【LVM】:莫奇怪。
为什么上句是“谁瞎汉?”紧跟着下句便是“拈来天下与人看。”?
*一问一答嘛。
【看即不无,觑着即瞎。阇梨若着眼看,则两手掊空。恁么举,且道是第几机】 “掊”,字典里查不到这个字呀,是通假字吗?
*意即两手搏空。
【丁零】: 哦 ~
“谁瞎汉?”—— 截断众流
“拈来天下与人看。”—— 涵盖乾坤
【LVM】:若谓骑虎头,二俱成瞎汉。——随波逐浪。
【丁零】:领。
【心明】: 请教:“这掠虚头汉【放过一着。落在第二。】”
这第一着,看下面还是不明白。
如果这个僧“无语”,本是作“言语道断,不立言语”之义,(我和他)算不算瞎汉?
【LVM】:哈哈!仁者见仁、智者见智吧。不过,切莫道这僧皮下无血。
【丁零】: “识法者惧”咋说呢?
【LVM】:有言则触、无言则背,又该如何呀?
雪窦颂道:“作者知机变。”这僧虽被睦州收,他却有识机变处。且道什么处是这僧识机变处?鹿门智禅师,点这僧云:“识法者惧。”岩头道:“若论战也,个个立在转处。”黄龙心和尚道:“穷则变,变则通。”这个些子,是祖师坐断天下人舌头处。尔若识机变,举着便知落处。
所谓“识法者”,当然是指“举着便知落处”的明眼人。问曰:“且道什么处是这僧识机变处?”这就是要点出这僧“转处”。这个问题,直答则触,不答则背,又该如何是好啊!故曰“惧”。
【丁零】:苍天!苍天!
【心明】:睦州就是那个指引临济云门两宗开山祖师的?
有材料这样记载:
临济禅师开始学习多年,睦州问:开悟否?答没有.
睦州说:为何不去问?
【LVM】:是啊!睦州禅师,尝令临济往返、曾轧云门脚折。